【法安农耕】《山东法制报》:春耕进行时:司法助农直通车,护航小城大姜“新丰景”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3月31日 | ||
“我们的仓库可以智能调温,现在都配备了多方位监控摄像头,合同也相对健全规范,口碑越来越好,一些外地的客商都来找到我们合作。去年年底新建了三个仓库,现下都投入使用了!”正值春耕时节,3月21日,安丘市人民法院凌河法庭庭长刘建芳和法官李梅回访时,大姜仓储企业负责人刘经理欣喜地分享好消息。 作为“中国姜蒜之乡”,安丘大姜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鲜姜易腐,从收姜到卖姜,仓储是重要一环。年前,刘经理接到一笔500余吨的大姜仓储订单,可没曾想,储存期未满,一些姜出现腐烂,对方向法院提起诉讼,索赔金额高达100万元。接到法院传票,刘经理也满腹委屈:“发生腐烂现象谁也说不准是哪个环节的问题,本身仓储费还欠着一些,现在还要赔偿。”于是提起反诉,要求对方支付30万元仓储费。 “大姜存储对温度、湿度要求很高,导致腐败发生的各方面原因也有很多,尽快查明大姜腐烂原因及损失程度,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考虑到当事人是多年的合作伙伴,案件承办人李梅第一时间启动鉴定程序,确定既定损失,将调解和鉴定相结合,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化解双方矛盾。 经过鉴定,冷库管理工作人员的疏忽是加速大姜出现腐烂现象的重要原因。有了鉴定结论,李梅积极与双方进行沟通调和。刘经理意识到仓储管理的不足之处,对方企业也对欠付仓储费的行为表示歉意。最终,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握手言和。 案子结束后,刘经理按照李梅给的建议,把仓库运行过程中不完善的地方都进行了改造提升:加装多方位监控摄像头,改进员工管理制度,还对仓储合同进行修改完善。“调整以后,仓库管理更加规范了。多亏了李法官帮我们调和,我们后续不光签了新的合作协议,他们还介绍了其他的食品企业来和我们合作。”刘经理步履轻快地穿行在仓库通道间,不时驻足向记者介绍新安装的智能监控系统和新的仓库管理制度,眉眼间满是欢喜。 处理完这起案件后,李梅并未止步于案结事了,而是深入思考起这背后所折射出的大姜仓储问题:近年来,安丘市人民法院受理过多起涉生姜的仓储合同纠纷,这些纠纷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作为司法机关,法院在纠纷的源头化解与预防方面还可以做些什么? 李梅的想法得到庭长刘建芳的支持。在接下来半年多的时间里,李梅与同事在处理案件之余,对大姜仓储相关案件进一步梳理分析,深入田间地头学习生姜种植知识,到企业走访调研,面对面了解仓储现状、成诉原因。经过这番努力,李梅和同事发现,这类纠纷发生的一个普遍原因是合同缺乏规范性,没有明确约定双方权利与义务,致使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产生争议难以解决。 针对这一问题,李梅与同事综合分析了仓储合同签订与履行过程中各类法律风险,通过召开座谈会、梳理分析典型案例等方式强化对企业的法律引导。“不仅如此,凌河法庭还积极打造‘绿色法庭’和‘绿色审判团队’,对辖区大姜大蒜等农产品的交易、仓储等纠纷,建立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审,实现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刘建芳告诉记者,考虑到葱姜等农产品存储难度大、交易中损耗多的特点,法庭还将继续坚持鉴定与调解并重的原则,力求在最大限度上减少农产品的损失,保障农户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希望我们这趟司法助农的‘直通车’,在护航我们安丘大姜的‘新丰景’上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山东法制报 编辑:李 霖 审核:魏艳萍 赵 英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