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丘市人民法院门户网站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微光成炬·青春绽法】从书记员到“多边形战士”:潘建英的速裁青春修炼手册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2日

  在法院速裁团队的工作节奏里,时间总是被精确地切割成以分钟为单位的刻度。清晨的阳光刚刚漫过法院的窗台,潘建英的办公桌前已堆起一摞摞案卷,她快速翻阅着材料,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清脆的声响——这是她来到安丘法院的第六年,她也从一名懵懂的书记员蜕变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破茧:在速裁熔炉中淬炼成长

1

  2019年,潘建英大学毕业后,受聘以书记员的身份踏入法院大门。那时的她,梦想成为一名正式的法院工作人员。她像一块亟待雕琢的璞玉,跟在法官身后记录庭审、整理文书,连整理案卷时都小心翼翼地将边角对齐。"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案件质量",带教法官的叮嘱成了她最初的职业信条。她将法官的工作方式一一记在本子上:如何归纳争议焦点、如何与当事人沟通、如何在繁复的法律条款中迅速定位依据……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批注,是她对"模仿"二字的执着。  

  转折发生在2023年。当年,通过层层选拔,潘建英考入安丘法院,成为速裁团队的一名法官助理。面对日均十余件的案件量,她第一次意识到,"速裁"二字不仅是效率的要求,更是对专业能力的极致考验。她开始主动请缨起草裁判文书初稿,从最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入手,逐字比对法官修改后的版本。"为什么这个证据链的表述要调整?""调解方案中利息计算方式如何兼顾法理与情理?"她将问题列成清单,抓住午休间隙向法官请教。两年间,她辅助办理案件1100余件,撰写的文书被法官称为"几乎不用大改的初稿"。

  突围:在送达战场上架起信任之桥

2

  速裁团队的"快",离不开送达工作的"准"。潘建英主动承担起团队50%的送达任务,这条看似简单的"跑腿"之路,却让她经历了职业生涯最深刻的历练,她经历过被当事人拒之门外的尴尬,遭遇过追查五个社区却扑空的挫败,也体会过连续拨打20通电话被挂断的无奈。  

   2024年夏天,为寻找一名“失联”的民间借贷案件被告,她连续一周往当事人住所地跑,却一无所获。后来根据邻居提供的线索,潘建英晚上8点到被告家门口蹲守,她站在楼道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等到晚归的当事人,对方却情绪激动,甩手欲走,潘建英跟在后面:"您先看看起诉材料,如果有异议,可以提出答辩意见,希望您不要放弃这项权利……"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沟通,最终换来当事人主动签收。

  面对"送达难",她摸索出一套"三心工作法":细心核对当事人信息避免"送错人",耐心倾听诉求寻找沟通突破口,恒心追踪线索不放过任何送达可能。通过她的努力,速裁团队的送达成功率提升至92%,让大量案件得以进入"快审快结"的良性循环。  

  进阶:在专业矩阵中塑造"多边形"战士

  在速裁团队的两年多来,潘建英对自身能力有了更严苛要求:既要成为法官的"最强大脑",又要当好当事人的"解纷向导",还要做好团队运转的"枢纽齿轮"。  

  在工作中,她建立起"案件进度可视化台账",将案件区分轻重缓急,用不同颜色标注各环节时间节点,提醒法官优先处理临近审限的案件;在与当事人沟通过程中,她耐心细致,对初步就可裁断的做“释明式”调解,以利弊后果促成和解;在团队沟通交流中,她深知和谐的团队氛围是工作高效开展的前提,出现问题时她随时充当“替补员”,互帮互助,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从亦步亦趋的"跟跑者"到独当一面的"生力军",潘建英用六年时间诠释了新时代法院青年干警的成长密码——在重复中沉淀匠心,在压力下淬炼本领,在挑战前锻造担当。法治大厦的砖石,从来都是青年用求知的热望与坚持的汗水浇筑而成,那些穿梭在法庭、调解室以及奔波在法治道路上的年轻背影,正以永不停歇的姿态,在司法为民的长卷上写下属于新时代的青春注脚。

  

  

  供稿:代春阳

  编辑:李   霖

  审核:魏艳萍、赵   英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山东省安丘市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路306号 电话:0536-4261025 邮政编码:26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