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芬芳漫酒城 ——安丘市人民法院景芝法庭工作侧记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01月04日 | ||
景酒飘香,古镇悠长。景芝法庭坐落于“齐鲁三大古镇”之一的景芝镇,辖区面积202平方公里,涵盖135个行政村,辖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物产丰富。法庭现有10名干警,其中,员额法官3,名。近年来,景芝法庭全体干警以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清正廉洁的形象,践行公正司法,不断延伸审判职能,为辖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坚持诉调对接,想当事人之所想 在景芝法庭诉讼服务大厅的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一纸判决,或许能够给当事人正义,却不一定能解开当事人的 ‘心结’。‘心结’没有解开,案件也就没有真正的了结”。为全面推进案件调解工作,最大限度的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景芝法庭多管齐下,成立由员额法官、专职调解员、法官助理、书记员组成的速裁团队,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加快办案节奏,全力做好调解工作,今年以来,景芝法庭通过调解、撤诉案件276件,占案件总数的35%。 今年6月21日,法庭受理了一起离婚案件。原告郑某起诉时刚刑满释放,因丈夫牛某长年在外打工,很少照顾家庭,故诉至法院,要求离婚。承办法官张萍收到案件后,用最快的时间了解案情,制定详细的调解方案。6月28日,张萍冒着酷暑来到距法庭二十多公里的景芝镇某村,在村委的办公室里为当事人主持调解工作。调解时,张萍打量二人神色,见他们期期艾艾的互相张望着,便主动打破僵局,问二人是否还愿意继续生活在一起,闻言,郑某情绪失控,当场嚎啕大哭,向张萍抱怨牛某经常不回家,也不承担家里的责任。张萍又做牛某的思想工作,牛某认识到自己对家里的的关心不够,表示愿意改正。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解,最终打开双方的心结,两人和好如初。 创新工作模式,急当事人之所急 景芝辖区交通便利,素有“四县通衢”之称,206国道、102省道等重要公路贯穿而过,在促进村镇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安全隐患。面对日益增多的交通事故案件,景芝法庭创新工作思路,对当事人经济困难的案件,承办法官积极联系各方进行协调,尽快为当事人追回治疗费用,既提高了办案效率,又降低了诉讼成本,使当事人在感受司法速度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司法温情。 今年11月份,副庭长王学柳审理了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原告夏某杰因交通事故造成全身多处受伤,分别构成五级伤残、八级伤残和十级伤残,夏某杰诉至景芝法庭,要求车辆的肇事方及保险公司赔偿其各项损失。受理该案后,王学柳对整个案件进行了认真梳理,了解到夏某杰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无力负担高额的治疗费用,影响了其后续治疗。为了让夏某杰得到及时救治,王学柳打破原有办案思维,而是一方面帮助其申请缓交诉讼费用,一方面主动联系保险公司进行调解,先行解决夏某杰的部分治疗费。在她的努力下,保险公司与夏某杰在短时间内先行达成人身伤亡调解协议,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和商业险限额内应当承担的责任全部直接予以直接赔付,让夏某杰提前拿到了赔偿款,缓解了他的夏某杰的燃眉之急。 坚持源头治理,解当事人之所难 近年来,景芝法庭积极延伸审判职能,大力推进诉源治理,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法庭推动、村委共治”的多元解纷格局,对相邻、土地、合同等纠纷案件,引导群众采用非诉方式化解,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纠纷,实现案结事了。 2008年,王某华承包本村的土地种植桑树,由于未向村里缴纳土地承包费等费用,村里就派人将王某华种植的桑树进行了铲除,造成王某华种植的桑树部分被毁,相关附属设施被部分毁坏。事后王某华到多个部门反映过,但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无奈之下,王某华遂诉至法院。由于案发时间较为久远、案件事实不易查明,且当事人双方积怨已久、矛盾很深,给案件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为查清案件事实情况,庭长张学福先后组织三次开庭,数次来到偏僻的景芝镇某村,找到时任村干部、原镇财政所干部、桑园承包户调查相关情况。同时,为了彻底打开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他积极协调党委政府,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反复阐明利害关系,最终在他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场长达13年的纠纷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长路漫漫当歌咏,任重道远勇拼搏。每一个案件的圆满结案,都凝结着法庭干警的辛勤和汗水,体现的是他们对案件、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下一步,景芝法庭全体干警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扎实实办好每个案件,在为人民服务的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
||
|
||
【关闭】 | ||
|
||